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P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ㄚ
  拼音: pā




1.身體向下倒伏。如:「趴在地上。」

2.身體向前彎曲靠在物體上。如:「午休時間,大夥都趴在桌上小憩片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ㄚ
  拼音: pā




花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葩,華也。」如:「豔葩」、「奇葩異卉」。漢.無名氏〈古詩〉三首之三:「新樹蘭蕙葩,雜用杜蘅草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一個是閬苑仙葩,一個是美玉無瑕。」



華麗。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易奇而法,詩正而葩。」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.第七齣》:「論六經,《詩經》最葩,閨門內許多風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爪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ㄚˊ
  拼音: pá




1.昆蟲、爬蟲類動物等往前移動,或人以手足伏地而行。如:「爬出門外」、「吃了蒼蠅爬過的東西,容易拉肚子。」

2.攀登。如:「爬樹」、「爬山」、「爬竿比賽」。元.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二折:「他!他!他!只貪著目前受用,全不省爬的高來可也跌的來腫。」

3.搔、抓。唐.韓愈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〉:「攝監察御史觀察判官,櫛垢爬癢,民獲蘇醒。」唐.白居易.〈自詠老身示諸家屬〉詩:「支分閒事了,爬背向陽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ㄚˊ
  拼音: pá




農家取草的竹器,一般多為五齒。《字彙.竹部》:「筢,五齒筢,用以取草也。」也稱為「筢子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ㄚˋ
  拼音: pà




1.用二幅或三幅帛拼成的大巾。《廣韻.去聲.禡韻》:「《通俗文》曰:『帛三幅曰帊。』」《南史.卷八.梁本紀》:「梁王詧使以布帊纏屍,斂以蒲席。」

2.幞,即頭巾。《廣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帊,帊幞。」

3.帳子。元.周伯琦《六書正譌.卷四.禡韻》:「帊,一曰帳也。」

4.手巾。通「帕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一.魏書.王粲傳》:「觀人圍棋,局壞,粲為覆之。棋者不信,以帊蓋局,使更以他局為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ㄚˋ
  拼音: pà




1.恐懼、害怕。如:「貪生怕死」、「有人很怕打雷。」唐.杜甫〈麗春〉詩:「如何貴此重,卻怕有人知。」

2.擔心、憂慮。如:「我怕你累著了。」「我怕他別有用心。」




1.可能、或許、大概。表估計。如:「這堆橘子怕有十來斤吧!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六回:「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歲,他對人自說二十一歲。」

2.豈、難道。表反問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八:「我怕不要周全?只是關著財利上事,連夫妻兩個,心肝不託著五臟的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五回:「他再有個長短,這家業怕不是眾親族一分?」

3.如果、倘若。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小孫屠.第三出》:「梅香,怕有賞春佳客來買酒,你與我安排了酒器,整頓則個。」《董西廂》卷五:「可憐我四海無家獨自個,怕得工夫肯略來看覷我麼?」




姓。如唐代有怕善,宋代有怕籛。


  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ㄚˋ
  拼音: pà




1.舊時的頭巾。《廣韻.入聲.轄韻》:「帕,帕額,首飾。」元.王逢〈歎病駝〉詩:「老奚首帕短褲靴,手持鞭策涕泗沱。」

2.用來擦拭的方形小巾,常隨身攜帶。如:「手袙」、「香帕」。宋.釋文瑩《湘山野錄.卷中》:「『汝哭何因無淚?』漸曰:『以帕拭乾。』」

3.帷帳。元.陳旅〈題春宮倦繡圖〉詩:「綠樹垂垂護寶闌,床頭翠帕羃雙環。」




纏、裹繞。唐.韓愈〈元和聖德詩〉:「以錦纏股,以紅帕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ㄆㄚˋ
  拼音: pà




頭巾。通「帕」。《續漢書志.第三〇.輿服志下》:「秦雄諸侯,乃加其武將首飾為絳袙,以表貴賤,其後稍稍作顏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ㄆㄞˊ
  拼音: pái




1.雜戲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俳,戲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以其戲言之謂之俳,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,亦謂之優,其實一物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十七.李斯傳》:「是時二世在甘泉,方作觳抵優俳之觀。」

2.表演雜耍或滑稽戲的人。參見「俳倡」、「俳優」等條。

3.一種注重音律、講求字句對仗工整的文體。參見「俳體」條。




滑稽、幽默。如:「俳謔」。《北史.卷八十三.文苑傳.李文博傳》:「通侻不持威儀,好為俳諧雜說。人多愛狎之。」



參見「俳佪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ㄆㄞˊ
  拼音: pái

參見「徘徊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片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ㄆㄞˊ
  拼音: pái




1.揭示板或標誌。如:「門牌」、「車牌」、「招牌」。

2.商標。如:「櫻花牌瓦斯爐」、「大同牌電扇」。

3.古代的符信或憑證。如:「功牌」、「腰牌」。《宋史.卷三六五.岳飛傳》:「而後言飛孤軍不可久留,乞令班師。一日奉十二金字牌,飛憤惋泣下。」

4.神位、牌位。指置於廳堂或神龕等處,上面刻寫著神仙或祖先的名諱,專供人膜拜或祭祀的木板。如:「靈牌」、「神主牌」。

5.一種古代的兵器,即盾牌。如:「籐牌」、「擋箭牌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二二二.唐紀三十八.肅宗寶應元年》:「(馬璘)遂單騎奮擊,奪賊兩牌,突入萬眾中。」

6.賭具或娛樂用品。如:「打牌」、「橋牌」、「紙牌」、「撲克牌」。

7.詞或曲的曲調名稱。如:「詞牌」、「曲牌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ㄆㄞˊ
  拼音: pái




竹筏。《南史.卷八〇.賊臣傳.陳寶應傳》:「但命為簰,俄而水盛,乘流放之,突其水柵。」


  𠂢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ㄆㄞˋ
  拼音: pài




水的分流。《說文解字.𠂢部》:「𠂢,水之邪流別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ㄞˋ
  拼音: pài




1.江河支流。《文選.王儉.褚淵碑文》:「出江派而風翔,入京師而雷動。」唐.王維〈漢江臨汎〉詩:「楚塞三湘接,荊門九派通。」

2.人、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。如:「學派」、「黨派」、「詩派」。《文選.劉孝標.廣絕交論》:「然則利交同源,派流則異。」

3.作風或氣度。如:「派頭」、「氣派」、「正派」。

4.量詞。計算派別的單位。如:「這兩派畫家的畫風迥然不同。」

5.一種西式烘焙食品。為英語pie的音譯。如:「蘋果派」、「檸檬派」。




1.分配。如:「攤派」、「輪派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三回:「老祖宗只把他姐兒兩個交給兩位太太,一位占一個,派多派少,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。」

2.差遣、任用。如:「委派」、「選派」、「派兵支援」、「派人送去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「先派兩個小子,送了這秦相公家去。」

3.安排。如:「派上用場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九六回:「這屋子是要你派的。一概親友不請,也不排筵席;待寶玉好了,過了功服然後再擺席請人。」

4.指責。如:「派不是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二回:「有的不是,都派在我們身上,又說我們不教爺禮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ㄆㄞˋ
  拼音: pài

參見「湃湃」、「澎湃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冰解凍。《詩經.邶風.匏有苦葉》:「士如歸妻,迨冰未泮。」

2.分開、分別。《史記.卷九七.陸賈傳》:「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。」




1.古代天子、諸侯舉行宴會的宮殿。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魯侯戾止,在泮飲酒。」

2.古代的學校。如:「泮宮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二.嬰寧》:「王子服,莒之羅店人。早孤。絕惠,十四入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又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背離、違反。如:「叛國」、「叛亂」、「背叛」、「反叛」。《左傳.隱公四年》:「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」唐.李白〈猛虎行〉:「一輸一失關下兵,朝降夕叛幽薊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片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分開、分離。同「判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背膺牉以交痛兮,心鬱結而紆軫。」



一半。多被借來指夫婦中的任何一方。參見「牉合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田界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行無越思,如農之有畔。」

2.邊側、旁側。如:「湖畔」、「枕畔」、「橋畔」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青青河畔草》:「青青河畔草,鬱鬱園中柳。」




違背、背叛。同「叛」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君子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」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及聞漢王并關中,而齊、梁畔之,羽大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參見「頖宮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捐棄。清.陳善〈蝶戀花.萬化途中〉詞:「噩夢中年拚怨斷。一往淒迷,事與浮雲幻。」

2.豁出去。如:「拚命」、「拚死」。

3.爭鬥。如:「拚個你死我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眼睛黑白分明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盼,白黑分也。」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



1.看。如:「左顧右盼」、「目略微盼」。

2.希望。如:「盼望」、「苦盼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一本.楔子》:「盼不到博陵舊塚,血淚灑杜鵑紅。」

3.眷顧。《宋書.卷四四.謝晦傳》:「臣昔因時幸,過蒙先眷,內聞政事,外經戎旅,與羨之、亮等同被齒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衣服上用布做成的鈕扣圈套。也稱為「紐襻兒」、「扣襻」。

2.與鈕襻形狀、作用相似的東西。如用人力拉車,套在肩上的布帶或皮帶。也稱為「襻帶」、「襻兒」。




縫、縫綴。如:「這被套裂了,麻煩襻上幾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覆衣大巾或頭巾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幋,覆衣大巾也,或以為首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參見「媻姍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古時用來盛水的木製托盤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少者奉槃,長者奉水,請沃盥。」

2.盤子。同「盤」。如:「珠槃」、「夷槃」。宋.蘇軾〈日喻〉:「日之狀如銅槃。」宋.陸游〈除夜〉詩:「守歲全家夜不眠,杯槃狼籍向燈前。」

3.古時一種似盤子的樂器。《詩經.衛風.考槃》:「考槃在澗,碩人之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巨大的石頭。《玉篇.石部》:「磐,大石也。」



徘徊不去。通「盤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一.宋意傳》:「室第相望,久磐京邑,婚姻之盛,過於本朝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盘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一種銅製的盛水器。圓形,淺腹,盛行於商周時期。小盤可用以盥洗,大盤可用以沐浴。如春秋時代的魚龍紋盤。

2.一種盛放物品的淺底器皿。如:「瓷盤」、「菜盤」、「托盤」、「餐盤」。

3.形狀像盤而作為承托或旋轉用的東西。如:「棋盤」、「算盤」、「方向盤」。

4.買賣行情的價格。如:「開盤」、「底盤」、「收盤」、「崩盤」。

5.量詞:(1)計算盤形物的單位。如:「三盤水果」。(2)計算棋局段落的單位。如:「下兩盤棋」。(3)計算盤形物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一盤蚊香」。(4)大陸地區計算錄音帶或錄影帶卷數的單位。如:「一盤錄音帶」、「兩盤錄影帶」。

6.事物的根本所在。如:「地盤」、「根盤」。

7.姓。如明代有盤銘。




1.纏繞。如:「盤辮子」、「蟒蛇盤樹」。

2.迴旋。如:「盤馬彎弓」。

3.使屈曲相交。如:「盤腿」、「盤膝」。

4.詳加探詢或清點。如:「盤貨」、「盤點」、「盤問」、「盤根究底」。

5.算計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五:「那陳秀才這三百兩債務,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莊房,等閒再不叫人來討。」




曲折的、纏繞的。如:「盤根錯節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小繡囊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婦事舅姑……右佩箴、管、線、纊、施縏、袠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縏,小囊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皮革製成的大腰帶,古人用來佩玉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鞶,大帶也。」通稱為「鞶帶」。

2.古人用來盛放手巾細物的小繡囊。似今之荷包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夙夜無愆,視諸衿囊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鞶,鞶囊也。男鞶革,女鞶絲,所以盛帨巾之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參見「磻溪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盤伏、盤曲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潛龍蟠於沮澤,應鳴鼓而興雨。」



彎曲的、扭曲的。唐.李白〈詠山樽〉詩二首之一:「蟠木不彫飾,且將斤斧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分、分開。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遂判為十二,合為七國。」

2.區別、分辨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判天地之美,析萬物之理。」

3.分明、辨明。如:「存亡未判」。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。」

4.決斷是非曲直。如:「審判」、「判刑」、「判案」。

5.古稱高位兼低職或出任地方官。如唐代宰相判六軍十二衛事,宋以宰相判樞密院。《宋史.卷三一二.韓琦傳》:「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、司徒兼侍中、判相州。」




1.審判訴訟的判決文書。《新唐書.卷一二六.李元紘傳》:「元紘大署判後曰:『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也。』」

2.斷語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後面便是一座古廟,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獨坐看經。其判云:『勘破三春景不長,緇衣頓改昔年妝。可憐繡戶侯門女,獨臥青燈古佛旁。』」

3.文體的一種。仿判獄的文詞,可見其推理、辯駁的能力。科舉取士,亦以試判。清.徐師曾《文體明辨序說.判》:「今世理官斷獄,例有參詞,而設科取士,亦試以判,其體皆用四六,則其習由來久矣。」




分別的樣子。如:「判然有別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
  拼音: pān




1.淘米汁,俗稱為「洗米水」。《左傳.哀公十四年》:「使疾,而遺之潘沐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潘,米汁,可以沐頭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〇.禮樂志十》:「以盆盛潘及沐盤,升自西階,授沐者,沐者執潘及盤入。」

2.水流盤旋、溢洄的地方。《管子.五輔》:「導水潦,利陂溝,決潘渚,潰泥滯。」《列子.黃帝》:「止水之潘為淵。」

3.姓。如晉朝有潘岳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ㄆㄢ
  拼音: pān




1.抓住物體往上爬。如:「攀登」、「攀爬」、「攀樹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八.魏書.鄧艾傳》:「將士皆攀木緣崖,魚貫而進。」

2.依附。如:「高攀」。《史記.卷一〇八.韓長孺傳》:「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,大王尚誰攀乎?」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上》:「其計固望其攀龍鱗,附鳳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」

3.牽連、牽扯。如:「誣攀」、「攀扯」、「攀供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〇〇回:「孔明曰:『他倒救你,你反攀他。』」

4.摘、折。如:「攀折」。唐.李白〈江夏送張丞〉詩:「藉草依流水,攀花贈遠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參見「乒乓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


古代的河流。《山海經.南山經》:「箕尾之山,其尾踆于東海,多沙石。汸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淯。」



水勢盛大。參見「汸汸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


水湧出的樣子。如:「滂湃」、「滂沱」。



湧流。宋.蘇軾〈贈寫御容妙善師〉詩:「幅巾常服儼不動,孤臣入門涕自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雨雪下得大的樣子。《詩經.邶風.北風》:「北風其涼,雨雪其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參見「螃蟹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096 页数: 1/228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